重陽節:中國唐代正式成為民間節日
瀏覽次數:0 日期:2021-10-11
重陽節:中國唐代正式成為民間節日
新華網天津10月4日電(記者周潤健)中國民眾5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。民俗專家介紹說,九九重陽節在唐代時正式成為民間節日,又稱為重九節、茱萸節、菊花節、登高節,今稱“敬老節”“老人節”,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傳統節日,寓意平安和諧,生命長久和健康長壽。
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,農歷九月九日之所以叫重陽節,是因為《易經》中有“以陽爻為九”之說,這個記載大約是在西周時期,其內涵就是把“六”定為陰數,把“九”定為陽數,九月九日,兩九相重為“重九”,日月并陽,故名“重陽”。
重陽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最早在南北朝時期的著作中就已提到。但這里的“重陽”還不是指九九重陽節。三國時期曹丕寫下的《九日與鐘繇書》,對“重陽節”之名已有正式記載。到了魏晉時期有了賞菊、飲酒的習俗。到了唐代,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的民間節日,普天同慶。到了明代,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祝,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,以暢秋志。到了清代,這種風俗依舊盛行。
王來華進一步介紹說,“九九重陽”,因為與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,有長久長壽的含義,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,因此,重陽節寓意深遠,人們對此節歷來懷有特殊的感情。因此,重陽節這天習俗眾多,包括秋游賞景、臨水玩樂、登高遠眺、觀賞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陽糕、飲菊花酒等。
民俗專家表示,隨著時代的發展,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新的含義。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“老人節”“敬老節”,成為尊老、敬老、愛老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。
來源新華網